花蓮生命線答客問

文/陳誠中

續上期

六、問:意見不同時,可否和個案發生爭執?

答:人和人之間難免會有意見不同、發生爭執的時候。可是,對於個案,除非他自己發現盲點,否則,避免指出個案想法或行為上的錯誤。志工可以像一面鏡子,讓個案映照出自己。

  尤其和精神疾病的個案協談,應避免發生爭執。像精神分裂症的個案,思緒飛揚,喋喋不休或答非所問,這是他的症狀,就好像得到感冒的人,打噴嚏或咳嗽是他的症狀,如果責備他,蠻無辜的。

七、問:志工可否參加政治、政黨活動?

答:參加政治、政黨活動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各人有各人支持的政治團體和政黨,沒有對錯可言,只是不要試圖去說服、影響別人。

八、問:在與個案諮商的時候,可否以宗教的道理來開示個案,使其悟道?

答:如果個案有宗教信仰,基本上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如果你與個案有相同的宗教信仰,是可以談及宗教,彼此勸勉的。但如果信仰不同的宗教,要尊重對方,不要特別強調自己的宗教,以自己的宗教信仰去「開示」對方,會導致反感,失去輔導的意義。

  可是,切忌談及怪力亂神的事,你可以和個案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可是切記不要談及行兇者,會遭到無頭女鬼討命,這些涉及迷信的事。

九、問:經常來電,問題卻又解決不了的常年老個案,要如何輔導?

答:個案一直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是蠻複雜、困難的問題,往往和家族成員之間長時間互動不良有關。

  建議中心為他們建立個人資料夾由專人「個案輔導」,這樣可以避免每次接案志工都以為對方是第一次打電話來,永遠停留在「收集資訊」的階段。

十、問:志工本身碰到家庭問題,或有心理、精神上的困擾,該怎麼辦?

  答:人,其實是很軟弱的,志工也是凡人,就好像醫生也會生病一樣,志工雖然在職前接受過半專業的訓練,但也會碰到家庭、心理、精神上的困擾,千萬不能有「我高人一等」、「我很行」、「求助會被人家恥笑」的心態而不求助,這樣會把自己逼到死胡同。

  比較好的作法,可以:找一位交情好,有經驗的志工好友協談。

  在諮商界有一個不成文的作法,就是從事諮商者每個月都要找一位比他高竿的諮商者協談,也更能體會被諮商的角色和感受。

十一、問:個案求助生命線,遭遇一些難解的問題,志工是不是要「給一些什麼建議」,才算「幫助到個案」?

  志工不是「百寶箱」,也不是「聚寶盆」,更不可能有求必應。

  一個醫學院的畢業生在經過廿、三十年的行醫經驗之後,成為「名醫」,事實上,是病人在教導他,讓他經驗豐富,醫術精湛。

  慈濟醫學院的學生稱被解剖者為「大體老師」,因為他們用自己的身體教導醫學院的學生:肝的位置在哪裡?肝癌長成什麼樣子?肝癌蔓延到什麼程度便沒救了。

  所以,在諮商中,諮商員固然多少會對個案有所幫助,但是由個案身上,我們學得的可能更多。

  聖經上說:「壓傷的蘆葦,衪不折斷」,比較年輕氣盛的諮商員往往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試圖將個案的傷口一把撕開,血淋淋的流出;可是,有經驗及專業的諮商員相信人都有自我療傷的能力,只需要傾聽、同理、支持、讓他自我覺察,讓他好好保護傷口,傷口會慢慢癒合,結痂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