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與疫情帶來的啟示與因應

文/名譽理事長 胡毓恩

【災難篇~安頓身心靈】

今年0402台鐵太魯閣列車重大的不幸事件,可說是近40年來傷亡最慘重的意外,全國無不深感震驚與傷痛。為守護災難下的心理健康,花蓮生命線除了持續24小時守護在1995電話旁,中心並立即啟動災難危機處理團隊,配合縣政府提供為傷亡者家屬做悲傷輔導。

花蓮生命線同時應台鐵要求,每週3天固定時段提供臺鐵員工及救援志工們的諮商輔導。那些因災難事件或新聞引起的「替代性創傷」,會使我們也深陷在不安與悲傷的情緒中。包括那些不顧危險、沒有歇息的救難人員,比較容易是創傷後壓力症的高危險群。

「替代性創傷」是因同理受難者或其家屬,而出現了創傷反應。看到或別人身心受苦的消息,甚至直接或間接參與救援、醫療措施、照顧患者、陪伴親友…,讓我們心中常有感同身受的自然反應,而這份同理心,若過度時會造成負擔,使你彷彿真的身歷其境了他人的痛苦,引發你驚訝、恐懼、傷心、難以釋懷、自責或愧疚等情緒感受。

面對無常的災難,我們可以這樣做,我們須多學習調整及厚實心理能力來照顧自己,也要懂得關照身邊親友的情緒反應,並減少情緒刺激;若出現超過身心負荷的狀況時,可以採取以下幾個要領~

1、轉移注意力:暫停關注或轉發此事件的相關新聞,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上,如藉運動、音樂等嗜好轉移焦點。

2、給予自己空間喘息:試著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心情平靜安穩的空間或情境,讓身心與頭腦放空休息一下。

3、相互扶持:適時與重要的家人朋友聯繫問候,適宜的肢體接觸拉近彼此距離,勇敢表達愛與關心。可與親近信任的人分享討論、交流想法,幫助覺察自己對事件的身心反應與想法感受。

4、表達需求:如基本的生理、醫療與安全需求也可幫助他/她應付問題,如鼓勵休息、營養補充、運動放鬆,提供正確所關心的家人訊息、個人權利,相關協助管道方案等等。

5、找到你信任且對方情緒和心理狀態穩定,能聆聽你的焦慮心情的對象,和他分享你的擔憂,亦可尋求1995生命線協談老師及諮商心理人員協助,這會很有幫助的。

這個時刻,我們要從自己的位置和能力所及,作最適合的選擇。例如~先從家庭和工作範圍內安頓好自己,協談老師須重新溫習危機處理和創傷處理的概念,對受到衝擊的人提供理解丶同感、陪伴與支持。

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慢慢體會這場劇變帶來的啟示。祈願逝者丶傷者和事件有關或受到衝擊的所有身心靈都能得到平安。

【疫情篇~疫境思維】

一瞬間,世界丕變。全球爆發不斷變異的COVID-19病毒,嚴峻的疫情讓人難以適應,生命每天遭受威脅,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的感覺。疫情三級自肅的日子更令不少人身心煎熬,煩躁、恐慌、憤怒,情緒反應激烈。包含被傳染的懼怕,經濟上的不安全,對自己與家人可能脆弱的健康更加擔心,因學校停課而增加照顧兒童責任,憂心可能無意間感染又傳染給家人,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甚至產生「新冠失眠」的新興現象。

在這些高壓下,花蓮生命線叮嚀大家設法減輕因恐懼所帶來的傷害是必要的。疫情雖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必須做防護疫情的措施,讓身心靈做好健康調適。而身為助人者,更須先保護自己處在安全與健康的狀態,常覺察辨識這些壓力及焦慮的情緒來源,必要時尋求資源幫助,避免因負面影響,造成自助助人的工作耗竭。

平時也要常聯繫家人親友,尋找助力,多看勵志的好書或影片。身體或心理不適時要懂得求助,萬一有出現COVID-19之症狀須自我隔離,症狀惡化者要趕快尋求醫療幫助。病毒要感染有三個條件,病毒量、免疫力、暴露時間。口罩是擋第一個,維他命、維生素擋第二個,第三個就是不群聚,第四個是病毒怕高溫及紫外線,可多曬曬太陽。因應這些災難與疫情,以下方法供參考:

一、生理、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

(一)攝取均衡營養,選擇健康的食材熟食。

(二)適度運動,促進新陳代謝。

(三)充足的休息和好的睡眠。

(四)身體不適要找專業醫生,不可拖延隨便服成藥或偏方。

(五)安排規劃調整生活,陶冶身心靈,讓生活有目標。

二、心理、信仰、信念

(一)檢視自己的情緒,知道做那些事能帶來好心情或影響成負面的情緒?

(二)學會調適壓力,當壓力存在時,要練習減壓,不讓關卡綁住自己。

(三)建設好心理調適機制,會有更好的應變方式,正面想法增強正面能量。

(四)珍惜現在的擁有,不讓自己陷入失去的悲傷中,多想想還擁有些什麼?

(五)有信仰的寄託支持,可內求心靈富足。自理能力佳者可享受獨處好處。

三、資源

(一)心理諮商機構運用:生命線專線1995、安心專線1925、各心理師諮商。

(二)疫情時勢:運用疫情專線1922,及時更新疫情的有效措施及最新進展。

(三)施打疫苗:多了解施打各種疫苗的利弊反應,要做好就緒及心理準備。

學習感恩不抱怨,感恩昔日有機會曾探索世界;感恩仍可在家,沒在醫院,等待治療的惶恐。感恩能獨處操練身體,感恩沒有缺糧,樂在烹調;感恩醫護盡心竭力,將病人放在心;感恩我們還擁有這麼多。重新調整我們的生活目標與重心,希望每個人學習讓自己的心理韌性再好些,嘗試多去想快樂的事或做一些振奮自己的事,且相信臨危不亂可戰勝疫情,則生活滿意度會較高。

有信仰、加強免疫力和健康的生活,就是擊敗疫情最好的武器。

至於未來會怎樣?! 我們還是好好珍惜所有,懷抱希望,活好每一個當下。疫災無情,人間有愛,一起多留愛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