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諮商員的課題

鳳林榮民醫院社工師/黃雅平

「等一下我要說什麼?」、「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該怎麼辦?」、「他一直哭,我該安慰他嗎?」、「這好像超過我的能力範圍了怎麼辦?」、「此時我可以挑戰他嗎?」、「我這樣面質他,會不會破壞關係」……新手諮商員在開始面對個案的時候緊張與擔心是在所難免的,該怎麼去面對這些問題呢?以下就Gerald Corey提出的十五種問題論之。

1.面對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很菜,懷疑自己是很正常的,但重要的是要正視自己的焦慮並處理它,可與督導或同儕討論與分享;個案的狀況不見得不能處理,真的不會時,轉介也是一種方式。

2.做自己以及自我坦露:透過諮商員的經驗讓當事人知道,其實情況沒有那麼糟糕;但諮商員在自我表露時也不要坦露過頭,否則有可能會讓個案對諮商員沒信心。

3.避免完美主義:這項也是最多新手諮商員會犯的;諮商員切記不要覺得自己很強,有些個案的問題是需要一群人共同解決的,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的。而且當諮商員把重點放在自己時就會看不到個案真正的需求。

4.承認自己的有限性:對自己及個案誠實,誠實比吹噓自己有能力還要更重要,唯有對彼此誠實才能獲得尊重。

5.了解沈默:在諮商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急,當個案沈默時,不一定要逼他現在就說話。有時在瞭解沈默的意義之後,反而有更深層的探索。

6.處理當事人的要求:有些事情是不能答應的,例如當事人要求諮商員給電話,此僅限於諮商室的,界限需清楚,當界限不清楚時,往往會製造當事人的困擾。當事人提出要求時,諮商員需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想法及界線,而不是有求必應。讓當事人知道有些事是需要自己去決定及承擔的。

7.處理不能給予承諾的當事人:此多是針對非自願性案主,此時應先讓案主知道自己接受諮商的內容及原因,並告知案主接受諮商對案主會有什麼幫助等等。諮商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黑白,只有"什麼是對案主最好的"。

8.忍受模糊曖昧:在諮商的過程中,諮商員可能會覺得怎麼與案主諮商多次,但案主好像都沒有進步,此時原因可能很多,且一般案主都說對自己有利的事、自己可憐的一面,故諮商員需承受看不到案主的進步,允許自己不一定對案主有一定的幫助;減少自己的焦慮後,慢慢的就能看到諮商員及案主之間的關係。

9.不因當事人而迷失了自己:新手諮商員往往會因個案的問題與決定而擔心焦慮,甚至影響諮商員自己的生活,產生情感反轉移。尤其不要因為個案跟自己談完還是自殺了就自責;可以因為這件事而難過,但不要為這件事而自責。一旦諮商員迷失在個案的掙扎及困惑之中,就無法有效的協助個案;還是需要讓個案為自己的生活及決定負責任。

10.發展幽默感:諮商員的幽默感可以讓個案放鬆,轉移情緒,有時事情不見得那麼嚴重,適當的幽默可以增進諮商員與案主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讓案主不那麼緊張。

11.與當事人分擔治療的責任:諮商員的責作並不是為個案決定該怎麼做,而是在諮商早期與個案討論諮商的時間、長度、保密問題、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方式。而決定應該賦權給個案自己為自己負責。

12.婉拒給予建議:個案會很希望諮商員能夠直接給予問題的解答或建議,諮商員或許能直接解決個案的問題,但這只會讓個案產生依賴感,而無法開發案主原有的潛能。諮商的目的在於讓案主知道自己是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的。諮商員可以提供資訊,而不是給予建議;諮商員是要協助個案自己看到問題的處理方式,並讓案主知道自己有能力處理,而不是直接幫案主解決問題。

13.把握住諮商員的角色:諮商員的角色隨著諮商的方式、接受諮商的對象及諮商的情境而有所不同;但不管是什麼角色,主要都是在協助個案了解自己的優勢及潛能,並給予支持,讓個案相信自己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14.學習合宜地使用技巧:諮商員需精進自己的技巧及理論的應用,但若太強調技巧會使諮商過程變得生硬沒有彈性。故諮商員在使用諮商技巧及理論時,需注意與治療目標是一致的,而不是被技巧及理論給限制住。

15.發展個人諮商風格。

每位優秀的諮商員都必經歷過新手諮商員的焦慮及所需面對的課題,在與人工作的內容中,需要常常精進自己,自我學習,並不斷充實新知及時事,對多元文化覺察及敏感,讓自己保持多元的彈性。另外,新手諮商員被督導是必須的,在不斷的督導中,新手諮商員除了對諮商的理論及技巧精進外,更對諮商員自己有更深的了解及認識,審視自己的生命歷程,藉此自我發展出個人諮商風格以提升工作的有效性。諮商員的工作是具人性的,只有透過我們的真誠及生命力,才能碰觸到個案真正的需求,成為具療癒性的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