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文/新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的是,每當有人在抱怨、訴苦、猶豫時,聽的人就急於先否定他的感覺,接著是爭辯,分析抱怨者是怎樣的人,又急著主觀的尋找方法,想去替他解決問題,最後又強壓對方接受自己「最好」的意見,完全沒有把自己放在對方的感覺和思維裡。導致雙方無法交集,不歡而散。而我呢?也正是這樣,所以常被家人、朋友說太「自以為是」。

  自去年初,參加花蓮生命線廿期志工職前訓練,在全部課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受益最多的,就是「同理心」。

  先前,經常聽到人家說要有同理心,也曾自信的認為只要有此想法就夠了。然而,卻是在講師帶領小組的教導,學員間的不斷演練之後,才有了較多的認識。

  同理心練習首先是體驗及辨識感覺,包括專注、情緒反應和簡述語意等。區別「應有的感覺」和「實際的感受」之間的差距。了解造成此種衝突的原因,並進而接納或處理此種衝突。在協談中,我們必須如同一面鏡子,忠實地呈現對方內在的情緒,客觀而不扭曲,也不被他的感覺所淹沒、牽引。

  初步體驗同理心的情境之後,才明瞭原來同理心包含了二個過程。第一、要確實傾聽,不只傾聽他的話語,還得聽在言談中所流露出的感覺,真正與他共鳴。第二、要有反應,而反應的方式是讓對方知道確實聽到他所說的話。所以透過同理心,可以增進雙方的信任感,建立彼此良好的關係。

  從上課、見習、實習到正式上線值班,講師、督導、資深志工們常常會提醒要先同理對方。而在電話個案中,不管是屬於那一類型的問題,先從專注聆聽,再體會他的內在感覺,讓對方知道你是了解他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工作。其他運用更深入的助人技巧,我還是不熟練,但每次都會自我要求的,就是先做好同理這一步。

  當然囉,已累積了半輩子「自以為是」的習性,也希望從進入「生命線」之後,能時時勉勵自己,做到訓練手冊上所說的「我知道同理心,我會同理心,我是同理心。」

發佈留言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