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生命線第33期會訊

發行月份:中華民國101年2月

發行人:黃啟嘉

總編輯:鮑明鈞

編輯策劃:田秋儀

編輯:柯綠蘿、吳玉玲

Read more

學習做個正向思考的人

文/賴麗芬

這些年因著工作的關係,與『人』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也因此多了些直接或間接碰撞的機會。

當碰撞發生時,會難過、不舒服以及困擾;雖然經過學習之後,知道、也一直再學習:〝回到自己身上〞看事件的發生-是因為我被勾起了什麼『背景經驗』(背景經驗:原生家庭的舊有背景或者是早期經驗,形成後來的信念、習性),所以激起了強烈的情緒感受;在未經思考的狀態下會做出來的『事』(通常是一片混亂、傷人傷己)與在冷靜分析、自我覺察過後再決定、所做的『事』(經覺察、釐清後,做出適切的、可自我負責的決定、表達及行為)。

Read more

閱讀筆記如同閱讀人生

文/柯綠蘿

今年秋冬,終於歹到時間看完幾本書,因深深記得有一句話這麼說:「三日不閱讀,其面目可憎也」,也有余秋雨的一句話:「世界因閱讀而寧靜」。

感覺:閱讀是一種令人心情抒發或平靜、令人思想更為明晰或感受生活,更是另一種很重要的精神食糧。

舊的一年,朋友,你可以為舊的一年閱讀一番。新的一年,朋友又將在新的一年閱讀什麼?

Read more

走過輕狂

文/意敏

招蓉看著公佈欄讚許的說:「哇妳在生命線有20年了!怎麼那麼年輕就有智慧呀!」接著聽到她對自己的惋惜。不知如何回答及安慰是好,引我回想起過去。

這得要感謝原生家庭,有個不負責任愛玩的父親、嚴厲的慈母、兩個頑皮的弟弟。父親常不在家,在家時倆人又時常吵架,讀書又很無趣,只想高中畢業離開這個沒有「愛」的家,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當時心中充滿憎恨和疑問,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生活在一起很痛苦,又為什麼還要在一起?

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Read more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文/邱幼

將他人的長處、優點加以學習及改良,以替代或輔助自己本身的弱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整句話的意思,便是我們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他山之石),進而得以增進自己的修為!也就是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的意思!

古代時候則是指:可以納入其他國家的賢才來協助治理本國。

愚拙的我,參加生命線培訓,宣誓成為志工,迄今已滿十年,這期間擔任過2年的會員組副組長、2年志工團團長、4年文宣組組長和一年半的總幹事;人年紀大了,不免常常憶起過往意氣風發的歲月,現在雖然無官一身輕,卻仍覺得餘願未了,有一點兒遺憾。

Read more

多點關懷、多點陪伴,再多點傾聽

16屆總幹事/鮑明鈞

生命線志工在宣誓上線前必需要經過同理心課程訓練,這樣的訓練是要帶領大家從自我的感覺體驗做起,才好深刻的體會案主的感覺,也才能適時的給予案主適度的同理,而其中我們最常做的便是關懷、陪伴與傾聽。

曾經在網路上讀過一篇文章,內容不已記得了,經改寫後大致是這樣的:有一對老夫妻辛苦奮鬥了一輩子,把畢生精力都用在照顧及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最後如願的將孩子送往國外讀書、定居,而兩老則孤獨的住在臺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