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幸福感」

(真實案例)
淑真(化名)是某國立大學中文系三年級學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生,最近為了紛紛擾擾的教育政策問題而憂心忡忡,他覺得大學生應該為社會盡一些責任,將自己的意見適當的表達出來,卻遭遇到種種的阻礙…。

這個暑假,淑真過得很不開心,甚至連原本的環島旅遊計畫,都因心情不好而取消,總覺得在生活中找不到「幸福、快樂」的感覺!

(生命線解析)
在生命發展的每個時期,總會有一些當下看為重要的事物與觀點,特別是在接受思想啟蒙的大學時期,常常有一種「現在不做,以後會後悔」的迫切感,然而當「事與願違」之時,往往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淑真也不例外,因此她會感受到:在生活中找不到「幸福、快樂」的感覺!

據報導,在2011年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竟然是由一位名不見經傳,害羞、內向的年輕講師泰勒本.沙哈爾所教授的「幸福課」。泰勒本.沙哈爾認為: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他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幸福」是甚麼?幸福,是快樂與有意義的結合。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泰勒本.沙哈爾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叮嚀: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生活。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
3.學會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嚐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接納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份。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不一定有利。
6.有規律地鍛練: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週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

「幸福」是與「善念」同行的!瞭解和儲存自己已擁有的幸福,同時也不吝於幫助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幸福感」!

花蓮縣生命線協會 關心您! 全國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原登載於104年8月19日東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