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家人的支持勝於任何藥物,加油吧!

(真實案例)
阿宗(化名)是一位染上毒癮的人,實際年齡31歲的他,由於長期使用毒品,乍看之下卻像是一位60歲的老頭,阿宗的家境不錯,又是家中的長子,從小受到家族長輩的呵護,養成任性、為所欲為的性格,退伍之後在好友的慫恿之下,基於好奇心裡的原故,逐漸染上毒癮,從此就欲罷不能,爾後就過著「找毒→吸毒→籌錢→買毒」的日子,在「籌錢→買毒」的過程中,阿宗用盡各種坑、蒙、拐、詐、騙的方法向家人、親友,取得買毒的金錢…。

最近阿宗身體不適,經由家人的陪同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阿宗的肝臟及腎臟都已經產生病變,家人的擔憂和規勸,使阿宗有了「戒毒」的決心,然而在心中卻產生懼怕,因為聽說「戒斷」的過程會令人難以忍受,這使得阿宗不知該如何是好?

(生命線解析)
染上毒癮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一個人在「找毒→吸毒→籌錢→買毒」的過程中,不僅失去了家人、親友、工作、婚姻、家庭,而最大的損失還包括自己的身體,阿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還好阿宗的家人願意持續陪伴他,使他在身體出狀況之後,終於有了「戒毒」的決心,然而「戒毒」的漫長路又應該如何走下去呢!

洪惠嘉心理師說:「毒品強烈促使腦部的神經傳遞系統(主要是多巴胺神經系統),失去原先正常的協調狀態,重新調整毒品存在的適應狀態,因此,一旦戒斷停用毒品,大腦的神經訊息傳遞作用會再度失去平衡,造成身體各組織器官功能失常,表現出極不舒適的病態,例如:焦慮不安、胃腸絞痛、遺尿、全身皮膚雞皮疙瘩,猶如嚴重的生病狀態,這種身體上的戒斷症候群,若能忍受一個星期後,就會逐漸消退。」

洪惠嘉心理師還提醒說「毒癮有生理的癮與心理的癮,生理的癮比心理的癮較為容易戒除,但處在戒斷過程的個案並非人人都能安然渡過,畢竟會去碰毒品或喝酒的人,其實在性格上具有沉迷的傾向,生理的癮無法戒除就更難談心理的癮,因為毒品所產生的「愉悅感」會記憶在腦中,形成長期記憶,可是迄今仍缺乏強而有力能解除該烙印記憶的方法,即使在戒斷成功後,總會在各種微妙的處境下(例如,生活上或感情上的各種壓力增加、從前吸毒場景的出現、聲音燈光或人事物等等的觸動),均能引起強迫性再吸食毒品的衝動…」

戒治毒癮,乃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與一般疾病治療完全不同,要達到完全成功的毒癮戒治,必須結合及動員所有相關的社會資源,例如:醫院、家庭、學校、慈善機構、宗教團體及社會服務團體等等,經由群策群力,才可能解救那些渴望戒毒的病患。

最後,洪惠嘉心理師也提出親人的支持很重要:「在戒毒過程中,親人的陪伴與支持對於病患而言,就會產生神奇的功效,陪伴與支持讓病患願意持續戒毒。因此,多發掘毒癮者的正向特質,不吝於給予鼓勵,使其發揮潛能,遠離毒品。戒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家人的支持勝於任何藥物,加油吧!」

花蓮縣生命線協會 祝福您! 全國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原登載於105年6月12日東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