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和開通的生活

文/陳明欽

  在我們的生活上,大多數的人總是覺得苦很多、樂很少,或苦很長盼望痛苦趕快過去,不可能的。樂很短要它多留駐、也很難。因此人們總企盼能得到智慧,好給生活上帶來的是平衡和健康快樂。

  去年度生命線讀書會,我參加「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這本書的作者是艾克哈特、托勒,寫的很棒,很能啟動心靈的提昇。

Read more

承先與啟後

文/小諾

  2005年12月攜著相關資料走進生命線舊址(民國路)完成報名志工培訓手續,之後接到單位通知將於2006年元月開始裝備的課程。

  3週後第一次報到時便來到新址(中山大樓六樓),此後長達一年的培訓課程於焉展開。

Read more

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心路歷程

文/林素珍

  當神經內科醫師看完電腦上的檢查報告後,告訴我~「神經存活率只剩14%」,我問醫師:「是以100%來算,是受傷14%嗎?」醫師回答:「是只剩14%」,我又問:「會好嗎」?醫師回答:「不會好,就這樣了」。當耳朵聽到的是如此震撼、無情、殘酷、絕望的回答時,霎那間心中湧起了嘶裂般的吶喊~不要、我不要這樣的結果。

Read more

平凡中的不平凡

文/婉容

  民國50年,有一個身軀弱小的女子,才八歲而已,每當假日時卻會主動洗一家子的衣服(家裡有七個人口),打掃環境,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她體貼的幫母親做她能做的每一件家事,其時她是家中唯一的掌上明珠。

Read more

花蓮生命線答客問

文/陳誠中

續上期

六、問:意見不同時,可否和個案發生爭執?

答:人和人之間難免會有意見不同、發生爭執的時候。可是,對於個案,除非他自己發現盲點,否則,避免指出個案想法或行為上的錯誤。志工可以像一面鏡子,讓個案映照出自己。

  尤其和精神疾病的個案協談,應避免發生爭執。像精神分裂症的個案,思緒飛揚,喋喋不休或答非所問,這是他的症狀,就好像得到感冒的人,打噴嚏或咳嗽是他的症狀,如果責備他,蠻無辜的。

Read more

有緣千里來相會

理事長/黃啟嘉

  2010年4月16日的今天,是桃園縣生命線與花蓮縣生命線結盟為兄弟會的大日子,可惜本人於4月11-17日之間在大陸修習中醫博士學位,未能及時趕回台灣,親臨會場參與今日的盛會,是莫大的遺憾,幸好來日方長,下次貴生命線蒞花時,我一家會加倍補償,以示致歉之意。

Read more

花蓮生命線第29期會訊

發行月份:中華民國99年1月
發行人:黃啟嘉
總編輯:邱幼
編輯策劃:李吉咸
採訪編輯:林琳瑩
編審:陳小蘋
編輯:林秀芸、廖淑君、田秋儀、柯綠蘿、林詣晉

Read more

詩情話意-春宵與五色鳥

文/無名

  本會志工楊金寶伙伴與丘淑芳小姐結婚時,我們在賀卡上,以新郎、新娘的芳名”金、寶、淑、芳”四個字分為句首及字尾寫了兩首祝福的小詩,其中作為句首的是白天的祝福,而句尾則是夜晚的祝福。

白天的祝福

金玉滿堂結良緣
寶扇迎娶美人歸
淑女覓得如意郎
芳華百年共于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