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
來電的求助者:「志工大哥,你好!我現在的心情很糟,我想找人聊一聊。」
生命線志工:「好的,我很樂意聽你講述你的心情故事…」
來電的求助者:「謝謝你!其實我最近才跟男朋友分手,我們相戀了兩年,我很喜歡他柔和的性格,和貼心的心意,只是我真的太忙了,為了達成業績、為了業績獎金、為了升遷…,我努力的工作,我想趕快為自己積蓄第一桶金,做為結婚後的家庭保障。」
(真實案例)
「晚安!志工老師,我們是一對結婚不到一年的年輕夫妻。」
「我的個性是剛毅木訥,我的老婆卻是口才犀利,當我們遇到意見不合的事情,我常常就會處於挨轟的態勢。」
「今天晚上,我們原本高高興興的為了添購新傢俱而出門去選購,卻因為意見不合而吵架,我深深的覺得,她為了要辯贏我而毀掉了一整個晚上的美好氣氛,值得嗎?」
「我覺得夫妻之間應該有更多的包容、體諒與溝通,而不是『得理不饒人』,請問志工老師,我的這樣的想法有錯嗎?」
(真實案例)
我們的家裡有兩個兒子,分別就讀高一和國二,也許是進入青少年階段,這兩年從「乖巧、聽話」轉變為「傲慢、唱反調、自以為是」,在生活上造成我們親子關係的嚴重衝突,我和兩個孩子的關係已經疏遠了,我雖然感受到他們正承受某些壓力與負面情緒,但是我也不知道要如何協助他們,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真實案例)
「志工阿姨,妳好!」「我很想現在就偷偷的翹家,離開我的父母遠遠的…(電話的另一端,傳來陣陣的哭泣聲)」
「妳怎麼了!」 「這麼晚了,妳還沒辦法入睡,我想你可能遇到很大的困境或委屈了…,妳想翹家的念頭,讓我好擔心!」
「謝謝你的關心,可是我的父親總是不相信我,我的母親始終不了解我,在生活中我所面臨的壓力與困擾,他們都不懂,不懂,一點也不懂! (電話的另一端,傳來憤怒的聲音)」
「孩子,你辛苦了!」
「每一次都說他們小時候家裡是多麼的貧困、自己是多麼的懂事…,他們根本就不懂,時代不一樣了,怎麼比!只是自以為是的教訓我,我怎麼做他們都不滿意,『好』還要『再好』…老是說一切都是為我的將來著想。」「他們永遠不懂,我現在都過不去了,哪來的將來…」
(真實案例)
「親愛的志工老師你好!」
「感謝志工老師們,在我生命最低潮的這一段日子願意陪伴我,聽我訴苦,並且鼓勵我、支持我,還給我具體的建議…」
「對我最為受益的一句話是:面對生命中的殘缺—學習轉念,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
「這句話提醒我,不要一直把自己陷在悲觀、無望的想法裡,應該轉念為:有期待、有盼望,找方法解決問題的積極思考。」
「在多次的電話協談中,志工老師也提醒我:凡事不要比較,要學會知足、感恩,並且自得其樂。」
「如今我經由大家的幫助,總算走了出來,我也學會『放下』,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忙,我也想成為一位可以幫助別人的人,我想把生活的焦點轉移一部份的時間在別人身上…。」
「再一次的感謝我生命中的貴人,生命線的志工老師們,有你們真好!」
(真實案例)
我在銀行上班,雖然工作忙碌卻有著穩定的收入和退休後的保障,可以說是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從年輕一直工作到如今已年過60歲,很快的就要退休了,每當工作繁忙、身心俱疲的時候,我就憧憬著退休後的悠閒生活(旅遊、泡茶、好友相聚…)。
不過,聽說很多人在退休不久就生病住院或者快速老化,甚至短短幾年就發現有失智的現象,天啊!我不希望一輩子的辛勤工作換來的是成為坐在輪椅上的失智老人…。
(真實案例)
阿忠已經到了屆齡退休的年齡,對於「退休」兩個字,在阿忠的心裡是「既欣喜,又擔憂」的矛盾,雖然想到不用再過著上班打卡的生活就令他覺得「欣喜」,然而他也看見許多同事在退休之後,既孤單又無聊,幾年後突然疾病纏身…,令阿忠很「擔憂」。
(真實案例)
結婚多年的志中(化名)與美好(化名)在婚姻的道路上,總是吵吵鬧鬧的過日子,原本身邊熱心當和事佬的親朋好友隨著日子的消逝,也逐漸失去熱情與耐心,而他們兩人依舊在生活的大小事上紛紛擾擾…,多年之後的某一天,美好終於決定提出要求離婚,此時的志中才驚覺他就要失去當年苦心追求的愛人—美好。
志中雖然不知道應該如何挽留美好的心,但是他的心中真的不願意失去美好,在友人的建議之下,志中就打電話向生命線求救,在生命線志工的多次電話協談中,他逐漸發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不當之處,因此,志中決心先改變自己來影響美好,這一對夫妻的故事還沒有結局,尚在進行中…。